美国神婆星座网

首页 > 民俗文化 > 民族文化 > 正文

苗族有什么风俗?苗族的民族风俗介绍

星座网   2024-03-22 10:25:48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1. 婚姻习俗:苗族的婚姻习俗十分独特,他们有“赶考”、“打糊”、“抢绸”等婚礼仪式。其中,最为特别的是“赶考”,新娘需要在婚礼当天解决三个谜题,如果答对了就可以和新郎共度一生。

2. 服饰:苗族人的服饰十分华丽,女性常穿着色彩鲜艳的长衫、蓝色布裙、长头巾等,男性则常穿蓝色长袍和长裤。同时,苗族人还会佩戴银饰,如银耳环、银项链、银手镯等。

3. 音乐舞蹈:苗族人喜欢音乐和舞蹈,他们的舞蹈形式多种多样,如“踩竹马”、“打铜锣”、“跳花鼓”等。这些舞蹈都富有民族特色,能够展现出苗族人的热情和豪放。

4. 食品:苗族人喜欢食用辣椒和酸菜,他们的特色菜品有酸汤鱼、腊肉炒花菜、酸辣土豆丝等。同时,苗族人还有自己的酒文化,如“醉酒节”、“喝酒排场”等。

总之,苗族人的民族风俗十分独特,展现出了他们热情、豪放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苗族的民族风俗介绍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

1、苗族的节日

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⒈农事活动节庆;⒉物质交流节庆;⒊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⒋祭祀性节庆;⒌纪念性、庆贺性节庆。

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

2、饮食习惯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

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

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

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

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

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

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

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

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

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3、婚丧习俗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

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4、服饰特色

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做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

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

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

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

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

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

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

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

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实际上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00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

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一直到最后绘图绣花,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苗族有什么风俗?

苗族习俗     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和诚朴憨厚的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古朴的礼仪和传统道德风尚。

尊敬长辈和老人是苗族社会一大美德。

在日常生活中,晚辈忌叫长辈的名字,按照辈分称呼问候。

长辈或平辈进屋,年轻人站立迎候,让坐并倒茶敬烟。

长辈在座,晚辈不得高谈阔论,指手划脚。

路遇长者,年轻人主动让路,如长辈肩有重担,便主动帮忙,不得超越前行。

宴会及公共场所,长者先入正席落座。

逢年过节,宴席中的鸡肝、鸡锥必敬席上长者。

济困扶危、互帮互助是苗族又一社会习尚。

农忙季节或建造屋基,谁家有困难,亲朋好友熟人便主动帮忙。

某寨遇上火灾或水灾等重大灾难,邻近村寨自动捐资献物,助其重建家园。

某户家有丧事,全寨不分远近亲疏,全力相助,不计酬劳。

苗族重感情,热情好客。

平时乐于接纳过路客人,并以油茶、酒食相待。

重大年节,每有外户芦笙队进寨,则全村出动迎接,盛情接待。

客人离村,家家户户包午饭,礼送客人出村。

苗族讲礼节、重信誉,主人不能随意从客人面前来回走动,客人亦同样不能失礼。

路遇行人,无论相识与否主动问候。

与人分手,热情道别。

平时上山,遇见柴草、木头、地蜂窝打有草标记号,视为有主,不得乱动。

苗族在新婚喜庆场合有敬酒赠礼之俗,当天酒席结束,主家另设一席,桌上摆着12只碗,桌边停放一箩筐酸鱼、鸡鸭肉,主人端坐桌边,旁边是族兄弟,周围是赴贺亲友,主人先从舅爷、女婿和姑爷开始,然后到其他亲友逐一敬酒。

旧时用硬币,客人将礼金投入酒碗,双手捧给主人,主人略饮一点后便交给旁边的族兄弟,然后回敬客人一碗洒,顺手将酸鱼、肉递过去。

一般送礼一条酸鱼,厚礼敬几条或一篮酸鱼。

现时用纸币,客人将票子拿在手里,待主人喝完才投入碗中,但主人不可能每碗喝完,只示意的喝一点便给旁边的族兄弟代喝。

然后才接礼金,置于桌上。

苗年期间,村与村打芦笙同年时,或节日到邻村做客,青年男子也向主人的姑娘行此礼。

行礼完后,双方坐下来对歌,常常通宵达旦。

男女青年交往有互相送行习惯,途中分手,男的送给女方钱币,女方报以自作的锦带作留念。

苗族节日与风俗

1、苗族节日

(1)一月:动月(鼠或子月)1到15日是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在这一天苗族人都不会出远门。

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苗族人会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

玩年节相当于春节,有许多的习俗和一些节庆日。

(2)二月:2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是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

(3)三月:3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

(4)四月:4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华夏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

(5)五月:5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

(6)六月:6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

(7)七月:7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

(8)八月:8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等活动。

(9)九月:9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

(10)十月:10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2、苗族风俗

在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苗族算是比较出名的一个了,这个民族分布的较广,人口相对其他少数民族来说,也算是比较多的了。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呢?下面来说说苗族独特的风俗习惯。

有很多独具民族特色的地方,一些社会制度也和汉族相差很大

(1)社会制度。

苗族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苗族的社会制度主要为鼓社制、议榔制、理老制等。

一般来说鼓社制就是一个同宗,或者是数个自然村寨组成的组织。

议榔制是指不同宗的家族,组成的地域性村寨组织。

理老制是苗族村寨中的自然领袖,一般由德高望重的人担任。

(2)饮食。

苗族人最有特色的饮食习惯,就是非常喜欢吃酸,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各种酸汤酸菜。

(3)禁忌。

在苗族有一种很奇特的产忌,就是忌讳孕妇与孕妇会面,也忌讳孕妇去别的产妇家,否则会被认为延长产期。

还有就是关于农事的忌讳,在田间的适合忌讳提到老鼠,因为怕它们听到来糟蹋庄稼。

Copyright © 2024 shenp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