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神婆星座网

首页 > 民俗文化 > 24节气 > 正文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星座网   2018-04-12 16:10:33

二十四节气,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节气。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下面我们来给大家单独讲解一下惊蛰的相关知识以及习俗。

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每年3月5日或6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桃始华【《吕氏春秋》作桃李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按照一般气侯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和其他节气相同,惊蛰日期也和农历没有必然联系。每年3月4日~7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在古时“惊蛰”也曾被称为“启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汉朝皇帝列表)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 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

汉景帝代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惊蛰,二月节。

《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桃始华【《吕氏春秋》作桃李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

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

《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

《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留、黄莺莺儿,皆一种也。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

《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

《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

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若腐草为萤,鴙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

惊蛰雷鸣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可谓左河水之“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

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惊蛰的习俗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打小人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这和闻雷抖衣一样,都是在百虫出蛰时给它一个下马威,希望害虫不要来骚扰自己。

抒发内心不忿

很多人都将“打小人”神化,其实此纯粹是民间习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冇小人搞搞震,而被“打”的对象,主要是二奶以及工作上的“金手指”。打小人的目的,就是要希望他们知难而退及抒发个人内心的不忿。

惊蛰的农事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期,此时过冬的虫卵也将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然而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是个好年景。自古以来,在中国从事耕作的农民都很重视惊蛰节气,农民们把惊蛰视为春耕的开始。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 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此时,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芽,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惊蛰节气,中国各地区的主要农事活动特点如下。

东北地区:全面开展耙压整地工作,秋翻地碎土耙压耢地,顶浆塌垄,春趟沟,秋挑茬地春合垄。山坡地和不宜保墒地顶凌播种谷子、春小麦、大麦和油菜。起粪、送粪和拍坷垃。山林防火。

华南地区:“惊蛰不耕田,不过三五天”,解冻后抓紧耙地,多蓄水分。冬小麦普遍返青,追肥、浇水。早春作物播种,山药育苗。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西北地区:“过了惊蛰节,耕地不停歇”。春麦播种,春玉米耙耱保墒。冬麦田防禽畜为害。

西南地区:夏收作物追施穗肥,加强薅锄,适时灌溉,防治病虫害。南部和北部河谷播第一批双季早稻,其余地区播早玉米。甘薯育苗。抓紧翻犁板田板土、整理秧田、积肥造肥、处理种子等工作。

华中地区:麦田肥水管理,看苗追拔节肥、看墒、看苗、看天浇灌拔节水。中耕除草壅根,防治病虫害。甘薯温床育苗。准备早稻育秧,春马铃薯切块催芽。油菜叶面追肥,防治病虫蔓延。棉田整地进粪。幼龄茶园定型修剪,成年茶园轻修剪,防治虫害。继续植树造林。加强畜禽防疫。

华南地区:双季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培育壮秧,整理本田,同时要做好袂田防寒工作。中玉米播种,间苗、定苗。早玉米中耕、培土、迫肥。小麦收割。早黄豆播种,种春植蔗,春植蔗收获,处理宿根,秋植蔗中耕追肥。

华北地区:“惊蛰”时节,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

惊蛰的诗歌

惊蛰节气

民间有谚语云:“春雷响,万物长”、“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这均为惊蛰节气的特征。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在公历每年3月5日至3月7日之间。其意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者,藏也。

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古人于惊蛰日,多会吟诗赋词,寄托情怀。

拟古·其三

魏晋·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闻雷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青郊迎神

作者:不详 朝代:无  

缇幕移候,青郊启蛰。淑景迟迟,和风习习。

璧玉宵备,旌旄曙立。张乐以迎,帝神其入。

春雨早雷

作者:张说 朝代:唐 

东北春风至,飘飘带雨来。拂黄先变柳,点素早惊梅。

树蔼悬书阁,烟含作赋台。河鱼未上冻,江蛰已闻雷。

美人宵梦著,金屏曙不开。无缘一启齿,空酌万年杯。

《观田家》

【唐代】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解读:《观田家》是一首田园诗。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

诗中通过对农民终岁辛劳而不得温饱的具体描述,深刻揭示了当时赋税徭役妁繁重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自惊蛰之日起,农民就没有“几日闲”,整天起早摸黑的忙碌于农活,结果却家无隔夜粮,劳役没个完。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奉禄却是来自乡里,心中深感惭愧。身为封建官吏能够这样自责,确实是难得的。这种思想感情和前面杜甫等人是相同的,这是唐代田园诗中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优良传统。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解读:小小燕雀尚知抱守仁义,照顾玄鸟遗孤,何况人乎?

《秦楼月·浮云集》

【宋代】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

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

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解读:时届惊蛰,雷声隐隐,绿杨随风,浓杏拂墙,燕支重色,处处呈现出春日景色。词末点出“花梢缺处,画楼人立”,顿使景中有人,意境全活。全词抒情含蓄,幽雅和婉。

惊蛰日雷

宋·仇远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

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

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亲友莫嗔情话少,向来屏息似龟蟾。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作者:张元干 朝代:宋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菩萨蛮·春雨》

【宋代】萧汉杰

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

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解读:又是一年惊蛰日,烟雨打湿阑干,杏花初开放,然而总敌不过倒春之寒。深夜饮酒,愁绪万千,似醉难醒,我的心上人,你可要记得添衣。

春晴泛舟

作者:陆游 朝代:宋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答陈珽主簿》

【宋代】刘克庄

主簿佳公子,何曾染绮纨。

果能磨铁砚,真可歃铜盘。

君壮雷惊蛰,吾衰月阙团。

家贫无宝贝,珍贶欲酬难。

解读:主簿您是个很优秀的大家之子,什么时候染指过纨绔习气呢?您赠予我珍贵之物,我家贫恐怕是难以为报!句句诚恳,读来感人肺腑。

《夜闻警》

【宋代】吴可

几年官军破郡邑,远客孤村谁脱急。

卧听邻鸡三鼓鸣,流言敌骑一宵及。

抱衾携幼强趋走,复岭重山且深入。

为闻北人畏和暖,安得如今便惊蛰。

长秋南奔苦岚瘴,翠华连巡犯卑湿。

顾我飘零岂足念,注目寒江忘久立。

解读:战事发生在春雷滚滚的惊蛰,本以为北人害怕和暖天气,谁料及敌骑一夜便至,携儿带女躲避战祸,家河破碎,飘零岂独我一人?

《春晴泛舟》

【宋代】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解读:春日和暖,泛舟湖上,别笑我是旧人,今年我划舟格外出新。

《市饮》

【宋代】陆游

学道无多事,消阴服众魔。

春雷惊蛰户,海日浴鲸波。

大勇收全胜,灵襟袭太和。

何妨会稽市,取酒独酣歌。

解读:这注定是个酣畅淋漓的日子,春雷惊蛰之日,大海浴鲸波,欢饮于市,何其舒畅!

《闻蛙》

【宋代】赵蕃

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能如喜风月,不必问官私。

解读:惊蛰已然过去数日,蛙声却刚刚升起,能够如此喜赏风花雪月,管他于公于私。

惊蛰后雪访徐孟坚不遇坐待甚久

作者:曹彦约 朝代:宋

忽忽弄明珠,纷纷拥塞酥。都忘春老大,复作冷工夫。

甲拆迟先达,芳菲约后图。兴来还兴尽,呵手复须臾。

惊蛰后雪作未已阴之湖庄

作者:曹彦约 朝代:宋

甲拆多应满药栏,跨缧心已拂轻鞍。正疑阴因仍飞雪,岂有春中却沍寒。

启蛰候虫犹自闭,向阳梅子自能酸。误成严冷非天意,说与人心作好看。

惊蛰日雷

作者:仇远 朝代:宋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人日惊蛰前数日大雪寄孙奇父韩叔夏

作者:胡寅 朝代:宋

腊雪不溉旱,天公念嘉生。稚春乃祁寒,号令如冬行。

栗烈鼓噫气,碎訇动霆声。初疑雨翻盆,旋觉霰洒甍。

暂止俄并集,中宵遽开明。衾裯起棱角,屏幌同户楹。

淅淅纸窗战,铛铛铜漏惊。鸡寒罢晓唱,雅冻犹晨鸣。

惊戒臧获起,吹嘘燎炉頳。开关醉魂醒,倚杖诗思清。

便欲披鹤氅,岂思饮银铛。空蒙势转盛,飞舞祥争呈。

月池方漫汗,潮山天峥嵘。讵应柳皆絮,却讶梅始英。

荆璞羞处献,蓝田遣谁耕。尘埃争受洗,粪壤叨蒙荣。

幸已陴巘崿,若为投涧坑。分功雨露泽,绚彩冰霜精。

良足润麦麰,未能浃粱粳。经旬苦料峭,三日观荧晶。

恍忆游汴洛,都忘在湘衡。瑶林鄙王衍,冠玉怀陈平。

亦念袁邵公,长安门自撑。更奇李侍中,淮蔡功先成。

渐喜云解駮,频瞻日舒晴。昂然秀松出,倏尔危檐倾。

墙角仅委积,瓦沟好持盈。朝暾破凝沍,淑气苏鳏茕。

断决冈陇色,斩余白蛇横。泮流溪谷响,击碎珊瑚琤。

瓶去蚌珠餐,庭空狮子狞。粉图记姿态,不屑供使令。

陡觉时序正,不令寒温争。冰泥就涸涩,卉木纷勾萌。

蒨蒨弄池柳,煌煌然山樱。了无半面妆,强学六出霙。

二老久不觌,千篇谅难评。羔醪忍独酌,凤茗宜同烹。

或且放笔快,敢言当敌勍。木桃得琼玖,耳属长谣赓。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作者:张元干 朝代:宋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游景仁东园》

【宋代】苏辙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肩舆出东郊,轻裘试朝曦。

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

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

人生瞬息间,幸此休暇时。

浊酒论浮蚁,嘉蔬荐柔荑。

春来莫嫌早,春去恐莫追。

公卿多王事,田野遂我私。

松筠自拥蔽,里巷得游嬉。

邻家并侯伯,朱门掩芳菲。

畦花被锦绣,庭桧森旌旗。

华堂绚金碧,叠观凝烟霏。

仿佛象宫禁,萧条远喧卑。

徐行日一至,何异已有之。

都城闭门早,众客纷将归。

垂杨返照下,归骑红尘飞。

但卜永日欢,未与清夜期。

人散众嚣绝,庭空星斗垂。

安眠万物外,高世良在兹。

解读:惊蛰刚过,草木却依然酣睡,好像春雷并没有把他们叫醒。今年的春为何这样姗姗来迟?诗人将游景仁东园之行详细记述,展现出超然于世外的情怀。

《水龙吟.惊蛰》

元·吴存

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吾宗仙猛,当年乘此,遨游人世。玉颊银须,胡麻饭饱,九霞觞醉。

爱青青门外,万丝杨柳,都捻作,长生缕。七十三年闲眼,阅人间几多兴废。

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总把余年,载松长竹,种兰培桂。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

Copyright © 2024 shenp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