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神婆星座网

首页 > 民俗文化 > 中国节日 > 正文

月满中秋:古今习俗的传承与展望

董易林(作)   星座网   2025-10-05 19:37:55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第二大节”。千百年间,月亮的清辉始终映着人间的牵挂,也沉淀下品佳肴、赏明月、庆团圆三大习俗。如今时序更迭,这些传统又有了怎样的新模样?

品时令佳肴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始终是中秋的 “C 位” 美食。唐代时,唐僖宗将月饼赏赐新科进士;宋代工艺精进,月饼有了 “金花”“芙蓉” 等雅名,苏东坡还写下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的赞叹。除了月饼,古人的中秋餐桌也热闹 —— 金陵的桂花鸭沁着桂香,田螺被认作 “明目好物”,芋头象征 “辟邪消灾”,秋蟹更是膏满肉肥。

如今的月饼早已打破 “五仁豆沙垄断”:江浙鲜肉月饼咸香爆汁,两广奶黄流心甜而不腻,四川泡椒牛肉、冰淇淋月饼轮番登场。但无论馅料如何创新,家人围坐分食的瞬间,始终是中秋最珍贵的滋味。

赏明月美景

从祭月到 “探月” 的浪漫

《礼记》有云:“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古人对月亮的敬畏与喜爱,藏在中秋的祭月与赏月里。彼时,人们摆筵席、对明月,男子盼事业顺遂,女子愿家庭美满,离人则寄相思于月色。

到了现代,拜月少了仪式感,却多了科技的浪漫。2004 年 “嫦娥工程” 立项,“嫦娥” 奔月、“玉兔” 探月、“鹊桥” 传信,中国人把 “上九天揽月” 的神话变成现实。今夜抬头望月,不仅能看见古人眼中的清辉,更能想起我们迈向星辰大海的脚步。

庆家人团圆

“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中国人的 “圆满”,总与中秋的月亮相连。唐代起,中秋团圆成俗 —— 亲友宴饮赏月,游子见月思乡,白居易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的怅惘,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的共情,都是团圆的注脚。

宋代赏月通宵达旦,明代直接称中秋为 “团圆节”,连归宁的女子都要在这天赶回夫家。如今交通便利、网络通达,即便远在千里,一通视频电话也能让牵挂 “团圆”。月光下,家人围坐话家常,仍是最温暖的画面。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中秋的核心始终是 “守望” 与 “团圆”。今夜,愿你抬头能赏皎洁月色,身边有至亲相伴,一口月饼甜入心底,岁岁年年,常享中秋安康。

本文作者

董易林

著名周易研究大师
Copyright © 2025 shenp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